• 实证会计理论的发展:反思与展望

    蔡祥;

    本文从实证会计理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以宽广的视角检定了目前主流实证理论的主要背景假设,并探讨了其对会计理论发展的影响。论文通过一个简单的分析性框架,对目前实证会计主流理论和中国的实证会计研究发展进行了批判性地审视,提出了我们关于实证会计研究未来发展的一个展望。中国的实证会计尽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这种前景不应是对西方实证会计理论发展过程的简单重复。

    2008年01期 v.3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跨国公司在华业务整合——以日立与摩根热陶瓷为例

    吴斯丹;毛蕴诗;

    跨国公司在华业务整合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现象,随着跨国公司在华20多年的经营扩展和国际环境与东道国环境的变化,业务整合成为了一种明显的趋势。本文根据跨国公司在华经营活动的实践,提出其在华业务整合的问题。文章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运用了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公司重构、以及环境、战略与组织等前沿理论进行阐释,并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业务整合的背景、动因和模式,从而形成几个维度的案例分析框架。文章对日本日立和英国摩根热陶瓷公司进行了实地造访调研,取得了一手资料,并围绕以上几个维度对调研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出两公司在华业务整合的异同点,探讨了该研究对今后跨国公司在华业务整合的涵义和启示。

    2008年01期 v.3 2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公司治理、政府控制与现金持有

    高雷;张杰;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1998~2003年的数据为样本,从公司内部治理安排与外部治理环境的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决定因素,并考察了产权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持有量呈"倒U"型关系;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集中度与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银行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与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与非政府控制的企业相比,政府控制的企业持有较少的现金;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其持有的现金越多;企业的成长性、银行债务、地区的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对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控股股东的产权性质的不同而不同。特别地,本文提供了与公有产权相伴的"政治关系"在司法体系薄弱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从而对企业的现金持有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的经验证据。

    2008年01期 v.3 5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中国股市行业系统风险的差异性检验及扩展研究

    汤光华;张彬;张智谋;

    本文实证检验中国股票市场中的行业系统风险差异性。研究发现,差异性明显存在,这校正了以往学者认为国内行业间系统风险没有差异的认识偏差。分析发现,若干行业经济变量,尤其是某些行业财务指标,对这一差异性具有较好的解释力,表明系统风险的行业结构有其合理性。通过国际比较,发现中国股市系统风险的行业结构与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扩展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对应关系上,并提出一个双面三层结构模式及其实现的政策建议。

    2008年01期 v.3 7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投资者税负差异、税率变动与除息日股价行为——来自A/B股公司的证据

    曾亚敏;张俊生;

    自Campbell和Beranek(1955)以来,除息日股价行为之谜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经典难题。半个世纪中,税收效应假说和短期交易假说在解释除息日股价行为方面各有建树,但也均遭到经验数据的不支持。中国既发行A股也发行B股的86家公司,在税收上存在的横向差异与纵向变动为求解除息日股价行为之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环境。本文经验研究结果表明,除息日股价行为不能用短期交易假说解释,股票市场除息日股价行为一定程度上是股息税与资本利得税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2008年01期 v.3 88-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 本土化和全球化并存下的企业责任和公司治理(英文)

    V.V.米勒;D.W.肯特;

    近几年,公司治理日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吸引了各界广泛的兴趣。从传统意义上说,公司治理研究的是不同国家背景下的企业内部决策权分配的问题。本文却旨在超越传统观念,试图将公司治理概念与日益凸显的全球化统一起来。为更好地探讨新的公司治理形式,我们粗泛地把它定义为:多重参与者影响下的、聚焦于企业合法利用国内外资源的企业战略决策。此定义带有与"战略方向"意义相一致的内涵。两者均承认治理决策对企业战略方向有影响,后者决定了企业和股东能否获得好的投资回报。在战略管理领域,"公司治理专注于解决公司内部决策权分配的问题"(Collis和Montgomery,1997)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观点。传统观点认为,企业决策权的制定应局限于对企业资源有明确主张的内部利益相关者,而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也应获得企业决策权的合法权(Hill和Jones,2007)。尽管拓宽后的公司治理概念(也就是说,超越企业边界的社会群体与从中选举产生的董事会影响企业资源配置的决策权)常被归入企业社会责任范畴;可一旦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涵盖经济、生态和社会等内容,公司治理概念的外延也随之变得广阔起来——它要解决的问题不仅包括如何为公司股东聚集财富,同时也包括如何对自然与社会环境施加直接的影响。让我们把基本假设阐述得更清晰些。首先,政府的三个层面,即联邦、州(或省)及地方,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是有效且关联的。其次,国际关系的描述性效用(可识别为各国基于企业资源决策的竞争性互动)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越发显著。考虑到影响战略方向与绩效的国际层面互动,我们假设,除了三个传统的政府层面外,还存有重要性不弱于前者的第四层面(称其为超国家层面或许更恰当)。在此层面上,有众多影响企业治理的参与者,如准政府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而本文则对这一层面的另两种组织(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进行了详细讨论。很明显,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是影响公司治理的新要素,它的出现已得到文献详细论述(Doh和Teegen,2003)。随着非政府组织影响的延展,要掌握当代公司治理的演化,我们需对"全球"和"本土"等几组概念进行扩展。举例而言,从"本土"视角看,拉丁美洲仅意味着地球的某一特定方位。如果拉丁美洲真的与世隔绝,用"本土"描述这一时空统一体当然是正确的。然而,由于快速沟通的实现,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只要点击鼠标,"本土"即刻成为了"全球"。因此,"本土"和"全球"合而为一是全球化的结果。非政府组织领导者非常清楚全球性的根本改变,他们利用这种改变来增强自己的优势,并依据既定目标最大地发挥该组织的影响力。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或是CNN的新闻报道,基于很低的成本,"绿色和平"组织可在几秒内把一件地区性小事(村落传闻)变成全球性大事(国际流言)。有鉴于此,"本土"不仅仅是方位,它还是发生在这个方位上的所有事件,而这些事件能迅速转化为国际性焦点。无疑,本土和全球已融为一体,我们也必须将他们视为一体。为进一步阐明公司治理近几年已发生根本变化的观点,本文运用三个案例来支持这种改变是如何在利益相关者试图影响公司战略方向的情况下发生的。案例一讲述执行墨西哥组装工厂计划的跨国公司回应关于外界呼吁其自主披露战略导向的故事。案例二描写的是沃尔玛在美国某社区建立分店的意图遭非政府组织与当地市民反对而最终落败的历程。案例三介绍多元化的利益相关者(政府、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联合国等)如何通过国际制裁、国内立法和行业自治等手段以保护钻石产业免受战略性威胁。

    2008年01期 v.3 10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K]
  • 市场导向、质量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杜鹏;万后芬;

    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已成为近几年来的热门话题之一。但是质量导向与市场导向的关系的研究较少。虽然两者被视为是提高企业绩效的两种互补的经营理念。本文以110家中国企业为样本,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市场导向、质量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市场导向与质量导向呈显著正相关,且市场导向能够积极地提升企业绩效;质量导向需要市场驱动来提升质量改进努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008年01期 v.3 14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 经济科学出版社征订单

    <正>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新春教授主编的《中大管理研究》2006年第1卷(1)、(2),2007年第2卷(1)、(2)、(3)、(4)和2008年第3卷(1)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主要发表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学、公司财务、投资学和管理工程领域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欢迎海内外学者

    2008年01期 v.3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 下载本期数据